当前位置:首页>>政府信息公开>>动态信息>>旗县区动态
五原县社会民生事业发展综述
  •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.gongqii.com
  • 2018-01-19
  • 打印本页

  种大棚走上致富路

义诊送到家门口

养老院里安度晚年

农村有了水冲厕所

学生们上兴趣课

  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、最直接、最现实的利益问题。近年来,五原县以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为目标,不断加大社会民生投入力度,在脱贫攻坚、就业创业、社会保障、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成绩,受到了群众的好评。

  多管齐下精准发力 脱贫攻坚工作快速推进

  在实施脱贫攻坚工作过程中,五原县通过发展生产帮助一部分贫困群众脱贫。该县围绕葵花产业、设施农业、肉羊产业和“七小特色产业”,变“输血”为“造血”,引导贫困户自主选择发展产业,自营脱贫。该县使用802.9万元扶贫资金为2918户5819名贫困人口发放基础母羊4034只、蛋鸡11660只,购买肉驴等牲畜112头,新建圈舍135栋,购买农机具53台,提升贫困户产业发展能力,实现稳定增收。针对丧失和缺乏劳动力的贫困人口,将扶贫资金折股量化注入合作社分红,受益脱贫。使用559.6万元扶贫资金帮助823户1314名贫困人口入股1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,人均年收益增加1000元左右。针对符合就业政策的贫困户,积极开展产业技能和就业创业培训,就业脱贫。将2441名在法定劳动年龄内的贫困人口全部录入就业系统,各级公益性岗位优先选聘贫困人员,确保贫困家庭中有就业需求的劳动力至少1人稳定就业。

  在发展生产的同时,五原县通过易地搬迁、生态补偿、教育事业扶持、社会保障等利好政策,帮助部分贫困户脱贫。该县实施223户409人易地搬迁,投入418万元修缮房屋695栋,确保所有贫困户安全住房有保障。同时,结合部分贫困人口的发展意愿,将产业扶持、生态补偿等措施叠加实施,巩固脱贫成果。依托国家退耕还林政策补偿,依靠发展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和林下经济,将部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聘用为护林员,雇佣贫困人口463户173人,林业租地补偿229户405人,实现生态补偿脱贫。建立完善扶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工作机制,共扶持353名贫困学生,发放资助金143.18万元;实施“雨露计划”补助中等职业教育、高等职业教育学生53人,补助资金7.95万元。建立完善“基本医保+大病保险+医疗救助+救急难救助”的多重保障贫困人口机制,帮助全县所有贫困户代缴2017年新农合保险保费,实施免费体检,建立贫困人口健康档案,减免贫困人口住院费用。在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实行先诊疗后付费“一站式结算”,“先诊疗、后付费”,免费为所有贫困户购买180元大病医疗保险,建立贫困人口大病保障基金,提高医疗报销比例和救助标准,实现贫困户住院自费不超总费用的10%。同时,为丧失劳动力、因病致贫等无力发展产业的3337名贫困人口积极办理低保、五保等政策,确保实现“两不愁、三保障”。

  在金融扶贫方面,五原县积极争取扶贫再贷款额度,扩大扶贫再贷款使用规模和覆盖范围。累计注入中国农业银行五原县支行3000万元扶贫专项资金,为6家扶贫龙头企业发放贷款3250万元,为14807户农民发放富农贷5.4778亿元,其中为1930户贫困户放贷5705.05万元,贴息363.33万元。基础建设方面,为9个乡镇饮水困难的324户贫困户铺设管网、维护管道,解决了饮水问题;完成易地搬迁新村街巷硬化1467公里和1135公里的农网线路升级改造及活动室、广场等附属设施建设;实施农田整治20万亩、农田开发10万亩、千亿斤粮食建设11.81万亩,全县3370户6271名贫困人口从中受益。

  在电商扶贫方面,建成全区首家县级电子商务产业园,入驻电商226户,通过“电商+企业+农户”“企业+农户”“电商+农户”等多种联结模式,直接带动860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,人均增收2000多元,电商扶贫模式在全区推广。“没有技术,政府负责请老师教;没有资金,政府帮助联系贴息贷款。”农民电商王金年说,“现在,我的‘二舅鸡蛋’不仅帮助我脱贫,还帮助我们村其他几个贫困户也脱了贫。”

  找准着力点 全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

  近年来,五原县持续推进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,建成返乡创业就业服务中心和劳动力市场并投入投用,完成技能培训2497人,创业培训559人,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15万元。建成“双创”示范创业园18家,安置就业8000余人。创业就业扶持政策不断完善,完成技能培训高校大学生464人,创业培训高校大学生70人。积极开展零就业家庭精准帮扶工作,部分特定岗位优先面向零就业困难家庭人员,实现“零就业”动态销零。严格按照上级政策做好军转干部、退役士兵安置工作,共安置三期士官28人,退役士兵148人。其中,货币安置105人,发放一次性自谋职业补助金242万元,通过政府购买岗位安置43人。继续推进社会保险提标扩面,全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11.6万人,基本实现全覆盖。积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改革工作,完成177个单位、11416人信息采集、录入工作。实行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,城乡居民诊疗项目收费标准和范围不断提升。城乡居民慢性病病种扩展为21种,报销比例提高为60%。城乡居民住院报销改为年扣起付线3000元封顶,市外就医起付线降低为1000元,比例提高为65%。

  进一步加大社会救助力度。深入开展社会救助“一门受理、协同办理”综合性服务工作,出台全县统一的救助政策,根据不同困难对象进行分类分层次救助,避免政出多门、标准不一、重复救助等现象的发生。目前,五原县共有农村特困人员955人,其中集中供养206人,分散供养749人,全年发放供养金580.35万元;共有城镇特困人员91人,其中集中供养10人,分散供养81人,全年发放供养金92.56万元。城乡特困人员共发放供养金672.91万元。五原县严格按照自治区审批后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执行,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月541元,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年4129元。城镇低保实行按月发放,2017年1~10月累计发放1402万元。农村低保实行按季发放,2017年1~4季度累计发放3375万元。临时救助共救助困难群众1804人次,救助资金162.66万元。城市救助困难群众388人,救助资金44.49万元,农村救助困难群众1416人。救助资金118.17万元。加大城镇保障性住房、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建设,2013年以来,投资29669万元建成保障性住房2746套,争取危房改造指标24773户,累计发放危房改造资金32111万元。

  提高社会事业发展水平 不断增进民生福祉

  近年来,五原县大幅提升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。教育方面,积极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舍改造工程,累计争取校舍维修项目10个,到位资金5036万元;投入1442万元为20所义务教育学校配齐各类器材;投入3475万元完善教育信息化建设。目前,全县4所初中、16所完全小学综合达标率为100%,校际间均衡差异系数分别为0.16和0.41,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。第一中学迁址新建工程启动实施,原址将改建为高质量九年一贯制学校;二小迁建接近尾声,原址开展集团化办学,从根本上解决了大校大班问题。投入555.3万元,实施14所寄宿制学校学生宿舍浴室及厕所改造项目2447平方米。目前,第三中学水冲厕所正在进行内外装修,其余学校大通铺、厨房土灶台、明火取暖、淋浴室、厕所全部改造完成。新建塔尔湖镇、套海镇、新公中镇教师周转宿舍3栋,建筑面积4425.6平方米,总间数124间。2017年8月,五原县通过“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”自治区评估验收。

  医疗卫生方面,精细化、规范化开展14大项5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重大公共卫生服务。每人每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由2011年的 25元增至2017年的50元。五年内全县累计建档 253661人,建档率为98.7%;累计完成全县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1026611人次。累计免费开展儿童血红蛋白监测31787人。累计免费为早孕妇女体检13321人,农村妇女免费服叶酸9764人。农村孕产妇分娩补助项目补助7524人,补助资金300.96万元。累计完成宫颈癌检查35315人,乳腺癌检查35315人。代表自治区接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组考核验收,并取得全国综合成绩第一,排名第二的好成绩。

 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面,积极开展分级诊疗、双向转诊,全面启动医共体建设试点,建立上下联动的分工协作机制,县医院和套海镇中心卫生院开展医共体试点。重点卫生项目方面,筹资金3.69亿元,新建蒙中医医院、妇幼保健院、疾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大楼各一所。投资2.5亿元,新建县医院,一期已全部完工,二期正在进行。李氏骨科医院进入装修阶段,世康医院开工建设,医养院完成前期准备工作。改扩建7所乡镇卫生院,完成73所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及98所村卫生室信息一体化配套设备建设,完成9个乡镇计生办的项目建设。

  文体方面,形成覆盖城乡、健全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。城区建有公共文化场馆9处,活动广场21个;乡镇建有综合文化站9个、村文化活动室228个,活动广场547个,配送各类文体活动器材800多套(件),基层文体活动场地面积、设施功能均达到国家要求,基本满足群众需求。积极开展各类公共文化服务,年送戏下乡演出110多场次,送书2000多册,放映电影2400余场。各类文体特色品牌活动蓬勃发展,内蒙古村道自行车赛、元宵节系列活动、农耕文化节、河灯节、广场舞大赛等20余项品牌活动打造成型。

来源:巴彦淖尔日报     编辑:陈南